|
夏季高温下,假肢使用者的特别护理指南时间:2025-07-14 夏季高温潮湿,对假肢使用者而言,残肢与假肢接触部位的闷热、摩擦和汗水易引发皮肤问题,甚至影响假肢的适配性和使用寿命。以下从皮肤护理、假肢清洁、日常使用习惯三方面,为假肢朋友提供实用建议。 一、皮肤护理:预防闷热与摩擦损伤 残肢皮肤在高温下更敏感,需重点防范以下问题: 保持干爽透气:夏季出汗多,残肢与假肢接受腔接触部位易积汗,导致皮肤发白、起皱,甚至引发真菌感染(如股癣)。建议每日多次用干净毛巾或吸汗巾轻擦残肢,尤其注意接受腔边缘、骨突处等易积汗部位;夜间脱下假肢后,彻底清洁皮肤并晾干,避免穿假肢过夜。 减少摩擦刺激:高温会软化皮肤,增加摩擦损伤风险。可选择轻薄、透气的硅胶衬套或凝胶套,减少皮肤与假肢的直接摩擦;若使用残肢袜,需每日更换,并选择棉质或吸湿速干材质,避免化纤面料加重闷热感。 警惕皮肤异常:若出现红肿、瘙痒、水疱或破溃,应立即暂停使用假肢,用生理盐水清洁后涂抹抗菌药膏(如百多邦),并咨询假肢技师调整接受腔压力分布。 二、假肢清洁:防潮防霉延长寿命 假肢部件在高温下易因潮湿滋生细菌,需定期深度清洁: 每日简单清洁:用软布蘸取中性清洁剂(如洗手液)擦拭假肢表面,尤其是金属关节、连接处等易藏污纳垢的部位,避免使用酒精或强腐蚀性清洁剂,以防损坏材料。 每周深度除菌:假肢接受腔内壁可喷洒专用除菌喷雾(或稀释后的医用双氧水),静置5分钟后擦干;若假肢有可拆卸内衬,需单独清洗并晾干,避免与外套混洗导致交叉污染。 防潮存储:夜间不使用时,将假肢放在干燥通风处,避免阳光直射(高温会加速材料老化);若假肢长期不用,可在接受腔内放置干燥剂,防止内部发霉。 三、日常使用:调整习惯避免过度负担 高温会削弱体力,假肢使用者需更注重使用细节: 控制活动强度:避免在正午高温时段长时间行走或站立,可选择清晨/傍晚出行;若需长时间户外活动,随身携带备用残肢袜和吸汗巾,及时更换。 选择透气鞋袜:下肢假肢使用者需搭配透气性好的假肢专用鞋或运动鞋,避免穿塑料鞋、胶鞋等不透气鞋款;鞋内可放置吸汗鞋垫,减少足部闷热感。 定期检查假肢状态:高温可能导致假肢材料变形(如接受腔松动、关节卡顿),需每月到假肢门诊检查一次,确保适配性;若发现假肢有异味、异响或行走时明显不适,应立即停用并维修。 结语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