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昆明阴雨季假肢用户残肢保养指南:防潮防霉,科学护理是关键时间:2025-09-13 昆明连续阴雨天气下,空气湿度常超80%,假肢使用者易面临金属部件锈蚀、接受腔材料霉变、残肢皮肤真菌感染等风险。结合专业机构建议与临床经验,以下四类护理要点需重点关注: 一、每日深度清洁与皮肤管理 残肢清洁:每日睡前用37℃温水搭配中性皂液轻柔清洗,避免用力揉搓导致皮肤破损。清洗后用医用棉巾以“轻拍吸水”代替擦拭,防止摩擦刺激。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建议,若残肢出现泛红或瘙痒,可涂抹氧化锌软膏形成保护膜。 接受腔消毒:使用70%医用酒精棉片擦拭接受腔内壁,重点清洁与皮肤接触的边缘区域。对于树脂材质接受腔,可用微湿肥皂水毛巾擦拭后,置于空调房(温度22-24℃)通风晾干,避免暴晒导致变形。 二、假肢防潮与部件维护 模块化拆解干燥:若假肢进水,需立即拆解可分离部件。碳纤维脚板仅需擦干表面;多轴关节需用低档冷风吹风机(距离>30cm)吹拂机械缝隙;硅胶衬垫需外翻悬挂于阴凉处,配合干燥剂包吸湿48小时以上。 电子元件防护:肌电假肢用户需用防水密封袋包裹控制盒,避免接触雨水。若不慎淋湿,切勿立即开机,应拆解后用干燥剂吸湿72小时,并联系技师检测电路板。 三、穿戴适配性调整 弹性绷带使用:阴雨天残肢易水肿,建议每3小时重新包扎弹性绷带。采用“斜形缠绕法”,从残肢末端向上螺旋包扎,末端压力最大,至膝关节上方逐渐减压。杭州众康假肢中心临床数据显示,规范包扎可使残肢体积波动减少40%。 残肢袜管理:随身携带3-5双吸汗性强的棉质残肢袜,每日更换2-3次。若出现异味或霉斑,需用60℃热水浸泡消毒后晾干。 四、环境适应与风险规避 活动时段选择:避免在暴雨时段外出,若必须出行,建议穿戴快拆式雨裤+防水鞋套,并使用防水护套覆盖假肢接口。 定期专业维护:每季度前往假肢机构进行防水密封圈更换、关节润滑脂补充等深度保养。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建议,BMI≥28或每日步数超8000步的用户,需缩短至每2个月维护一次。 警示信号:若穿戴后出现持续异味、接受腔内壁发黏、残肢皮肤破溃流脓等情况,需立即停用假肢并就医。相关数据显示,阴雨季假肢相关真菌感染发病率较干燥季节上升65%,早期干预可避免截肢平面扩大等严重并发症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