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儿童假肢安装康复训练注意事项时间:2025-11-18 儿童因身心发育尚未成熟,截肢后安装假肢需格外谨慎,康复训练需兼顾身体发育与心理成长。以下是儿童假肢安装康复训练的关键注意事项:
一、假肢适配:动态调整与发育适配 儿童骨骼生长迅速,假肢需具备可调节性。例如,小腿截肢儿童残肢骨骼生长快于皮肤,可能顶破皮肤,需定期用双手向下推拉残肢皮肤,延缓皮肤紧绷。装配时,假肢长度应略长于健侧,通过健足垫高平衡,待健肢生长后逐步调整。此外,儿童残肢有向内侧弯曲倾向,装配时需确保对线精准,避免畸形加重。 二、训练内容:分阶段强化功能 基础肌力训练:上肢截肢儿童需尽早装配功能假手,通过抓握训练(如抓握牙刷、杯子)恢复生活能力;下肢截肢儿童需加强健侧肢体与残肢末端承重训练,初期可在残肢下垫软垫,逐步增加承重时间。 平衡与协调训练:从双手扶平行杠站立开始,过渡到单手扶杠、独立站立,再练习单足跳跃(如扶墙跳跃),增强全身协调性。 步态训练:初期在平行杠内练习迈步,重心交替转移至假肢侧;熟练后尝试上下楼梯(上楼时健侧先上,下楼时假肢先下),避免因假肢感知延迟导致摔倒。 三、皮肤护理:预防损伤与感染 儿童皮肤娇嫩,假肢摩擦易引发红肿、溃疡。训练前需用温水清洁残肢,擦干后涂抹保湿霜(避开伤口);穿戴残肢袜时,从脚尖或残肢末端缓慢向上拉,避免褶皱摩擦。若残肢出现发红、发热,可能是接受腔过紧,需暂停穿戴并联系技师调整。 四、心理支持:缓解焦虑与增强自信 截肢可能引发儿童自卑、焦虑情绪,影响康复积极性。家长和康复师需通过鼓励、游戏化训练(如设定“小步挑战”)帮助儿童建立信心。例如,某儿童初次穿戴假肢时因步态不稳哭泣,康复师通过模拟“超级英雄走路”游戏,使其逐渐适应假肢并主动参与训练。 五、定期评估:动态调整训练方案 儿童康复需每3-6个月进行一次全面评估,包括残肢长度、肌肉力量、关节活动度等。若发现假肢适配问题(如接受腔松动、关节活动受限),需及时调整假肢结构或训练内容。例如,某小腿截肢儿童因骨骼生长导致假肢变短,康复师通过更换可调节关节模块,恢复其行走稳定性。 儿童假肢康复需以“发育适配、功能恢复、心理支持”为核心,通过科学训练与动态调整,帮助儿童重建生活能力,减少截肢对身心发育的长期影响。
|
